李桂芳:火線架人橋
后臺-系統設置-擴展變量-手機廣告位-內容正文底部 |

李桂芳
說起孟良崮戰役,人們不會忘記“火線橋”的故事。那是1947年暮春,李桂芳等32個沂南婦女用瘦弱的身軀扛起7塊門板,在汶河上架起人橋,運送了近一個團的兵力從“火線橋”通過,火速奔赴孟良崮戰場。
李桂芳(1925— 2017 ),沂南縣岸堤鎮南巖路村人。李桂芳自幼家境貧寒,父母為了保住她幼小的生命,就把她頻繁地送往親戚家。這樣的“流浪”生活送走了她童年的9個春秋。就在她9歲那年,為了不再拖累親戚,父母給她找了一條“永久”的生路,把她送給人家,當了童養媳。
1938年,村里來了共產黨,14歲的李桂芳離家參加革命。在這期間,她跑遍了夏莊一帶方圓一二十里路的幾十個村莊,走家串戶,發動婦女縫軍衣、做軍鞋、推米、磨面、烙煎餅,然后收集這些東西運往部隊。
1941年,李桂芳擔任山東軍區第二野戰醫院看護員時,曾因看守醫院太平間而被稱為“李大膽”;為了便于在惡劣的環境中護理好傷員,她剃成光頭,女扮男裝三年多。
1947年5月12日,孟良崮戰役前夕,時任艾山鄉婦救會會長的李桂芳,帶領32名婦女跳進1米多深的河水中,用門板搭起一座“人橋”。暮春的氣溫雖然已經轉暖,但是夜晚的河水依然涼氣襲人。在橋下面,河水漫上了婦女們的腰部。剛開始,戰士們知道是人搭起的橋,都有意放輕了腳步,可當他們發現自己踏在婦女肩膀上時,說什么也不肯上橋。李桂芳亮開嗓門喊了起來:“同志們!快過!時間就是生命!時間就是勝利!時間就是保證!”喊聲過后,戰士們又重新踏上了“人橋”。就這樣,部隊從橋上通過了一個多小時,火速奔向孟良崮戰場。
解放后,李桂芳先后任沂南縣婦聯主任,副縣長,臨沂地區民政局副局長等職。1992年3月,李桂芳被省婦聯、省民政廳和省軍區政治部評為“山東紅嫂”,同時被授予“三八紅旗手”稱號?,F在的李桂芳仍然保持著她那顆紅心,經常到學校給孩子們做革命愛國教育報告,教育新時代的接班人要時時刻刻記住那段歷史,艱苦奮斗、實事求是的作風不能丟。
1992年7月28日,江澤民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,聽取了李桂芳的事跡報告,親切地稱她為“大姐”。2015年9月3日,李桂芳參加了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。2017年4月19日,李桂芳因病在臨沂去世,享年92歲。如今,坐落在沂南縣的“沂蒙紅嫂紀念館”內,有她的專門展室。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踔厲奮發,奮勇前進。
后臺-系統設置-擴展變量-手機廣告位-內容正文底部 |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ecopozzolan.com/ymr/gemingrenwu/2023-08-30/8058.html